怎么样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一、怎么样构成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查处职责,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放纵制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
2.放纵依法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
3.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致使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得以继续的;
4.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不履行追究职责,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
5.3次以上不履行追究职责,或者对3个以上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追究职责的。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查处职责,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放纵生产、销售假药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犯罪行为的;
(二)放纵依法可能判处二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
(三)对三个以上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不履行追究职责的;
(四)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
二、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特征是: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产品质量法律法规和国家机关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活动及国家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管理秩序。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下列三种情形:
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对明知是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单位、个人不予查禁、故意放纵、使其不受法律的追诉;
2、负有追究职务职责的人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不追究其法律责任或采用以经济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的违法手段;
3、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行为人必须具备查禁、追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身份,否则不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放纵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是出于徇私舞弊、有意包庇、或故意不追究法律责任但仍然为之,并希望、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
进行销售伪劣产品是需要根据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情节不严重的情况下,一般是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但是情节比较严重的情况,会受到刑事责任,如果执法人员不进行惩罚违法人员,那么执法人员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都?
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都有哪些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条件都有哪些(1)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没有履行行政决定;(2)已......
·行政拘留最长多少时间?
行政拘留最长多少时间行政拘留指将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关在公安机关拘留所内,在我国行政拘留一般不超过十五天。如果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
·嫖娼属于犯罪吗 嫖娼处罚标准
一、嫖娼属于犯罪吗嫖娼是否属于犯罪,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情况下,嫖娼属于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条第一款,“严厉禁止卖淫、嫖......
·起诉状不是本人签字有效吗
一、起诉状不是本人签字有效吗?起诉状必须本人签字并按手印。民事诉讼状尾部写明受诉法院名称,附件除写明起诉状副本×份外,提交证据的,还要写明证据......
·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是多少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被派出所列为嫌疑人会怎样?
被派出所列为嫌疑人会怎样?一、被派出所列为嫌疑人会怎样?被派出所列为嫌疑人会暂时失去人身自由,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
·分居三个月可以提出离婚吗?
可以的,离婚和分居没有太大关系,随时可以离婚。离婚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协议离婚,即夫妻双方自愿离婚,且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达成协议,到婚姻......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违法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违法一、概念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
·银行贷款买房需要担保人吗?
银行贷款买房需要担保人吗比如借款人各方面条件均比较理想,收入高、职业稳定、信用良好,一般不需要增加担保人。如果银行觉得借款人某些方面条件不......
·自首立功可以减刑多少年
一、自首立功可以减刑多少年对于立功情节,综合考虑立功的大小、次数、内容、来源、效果以及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宽的幅度。一般立功的,可以减少基......
·女方放弃抚养权协议书应该怎么写?
夫妻离婚后,孩子由谁来抚养、随哪方生活,我国相关法律是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来确定。如果女方出于经济条件、身体健康、生活环境等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