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不迁出买方能不能?
根据我国的政策规定,一套房子只能落一个家庭的户口,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套房子下有两个甚至三个家庭的户口。究竟能不能落,一定要先问当地派出所。下面我们以北京为例来人士这两种情况:
1)北京海淀:现在多一套房子有三个户主,每个户主下面可以根据家庭情况,挂靠家庭成员户口。也就是说海淀的房产,多可以允许三个家庭同时。
2)北京西城:西城部分派出所明确表示“原户主不迁出,新户主不能迁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1、首先,户口是任何人、任何机关都不能强制迁出的
(1)迁移户口属于公安机关行为,不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人民法院更不能在民事判决中判决卖方迁出户口。
(2)变更户口登记需依当事人申请方可办理,公安机关无法直接办理或强制办理,没有法定理由,不能迁出公民户口,买方也不能通过诉讼起诉公安机关不作为。
2、在此条件下,原户籍科为买方权利,只能妥协为买方办理
从某种角度看,这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的"短暂现象",但是并不代表会一直存在下去,所以一个房屋下落多个户口,是有很大风险的。
二、一套房子落多个户口,有什么风险?
首先,一套房子下面落多个户口,与我国政策(包括各地地方政策)相悖。尽管当前没有明确的指导文件解决这个矛盾,但是就目前来看,有些风险还是显而易见的。
1、对买方:
1)风险——买方孩子不能
购买有资源的房子,很大的原因就是想通过,获得资格。如果卖方有子女的占用,买方的孩子是不能的。
2)拆迁风险—— 户口也可能分一杯羹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拆迁政策不同。如果拆迁补偿属于人,那么就等同于自己的房子要分给其他人一份。
3)风险——可能不能
并不是的城区派出所都允许一套房子落多个户口,部分城区,原户主不迁出,买方不能迁入。
4)再出售风险—— 户口难出售
在同等条件下,没有人愿意购买有户口 的房子,毕竟有很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隐患存在。
5)其他隐形风险
如果未来政策调整,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或者更加严苛,那么一房多户的就可能引来一些纠纷问题,后患无穷。
2、对卖方:
如果合同已有约定,在规定日期内不迁出户口,要赔偿违约金,甚至会导致退房。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行政判决的种类有哪些
行政执法的种类包括:一般包括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理决定、行政强制执行三种。此外,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以下四种分类:1、按照行政执法的行为方式......
·刑事诉讼法新的证据的概念是什么
在满足刑事诉讼的条件时,就可以根据找到的证据进行刑事诉讼。那么什么是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新的证据的概念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本文的法律知识要点,下......
·偷越国(边)境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偷越国(边)境罪,是指违反出入国(边)境管理法规,偷越国(边)境,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出入......
·刑法中破坏军事通信罪既遂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刑法中破坏军事通信罪既遂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一、刑法中破坏军事通信罪既遂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1、构成破坏军事通信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婚后一方借款算夫妻共同债务吗
婚后一方借款算夫妻共同债务吗一、婚后一方借款算夫妻共同债务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
·最新刑法量刑标准是多少?
近日,国家颁布了《刑法修正案九》,对于一些旧的罪名进行了更新,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罪名。与此同时,刑法量刑标准也会根据罪名的改变而改变。那么,......
·公务员放高利贷犯法的内容有什么
高利贷是属于一种借贷关系,但是却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在法律上有规定,银行的贷款利率比同期银行的贷款利只要是率高于四倍的,就属于是高利贷。这种借......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条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条内容是什么,民法总则内容是什么《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总则部分,规定我国民事法律方面的规范。近......
·一、投资公司老板跑路员工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一、投资公司老板跑路员工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投资公司老板跑路员工是不需要承担责任,因为对于这个公司来说,它的员工从某种程度来来说也是一种受害者,......
·关于非法集资的司法解释的内容是什么?
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相信只要是正常的成年人应该都知道,一些法律上对于犯罪行为作出规范,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国还会陆续的出台司法解释对这个问题再......
·什么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什么情况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主要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