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离婚官司可以不出庭吗?
离婚是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行为,它将导致当事人双方身份关系的变更,所以离与不离都要当事人亲自表态才行。而且调解是离婚诉讼中的必经程序,“调”后是否能“解”也必须当事人亲口说了才算数。正因为如此,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庭。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但是,离婚诉讼是涉及双方当事人身份关系的纠纷,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到庭应诉,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审查双方的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以及家庭财产的具体状况等会增加一定的难度。所以,《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这一条规定,一直被认为是立法要求离婚当事人亲自到庭的特殊规定。当然,如果一方当事人有特殊情况,可以不到庭,法院也可以缺席判决。这里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夫妻一方下落不明、无民事行为能力、患重病等。本案中,你因怕与丈夫争吵而不愿出庭应诉,不属于上述所指的“特殊情况”。因此你应当出庭应诉。
二、一方提出离婚,而另一方不同意怎么办?
一般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另外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的,如果没有虐待、遗弃、严重的家庭暴力、一方和他人同居或重婚的,一般法院是不会判决离婚的。一般性的打骂、通奸、甚至嫖娼都不一定能在第一次离婚诉讼中解除夫妻关系。此时提起上诉没有太大的意义,二审法院基本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而提起上诉到上诉判决又需要数月时间,对于急于离婚的一方不利。
所以一方不同意离婚的,一般要经过两次诉讼,即第一次离婚诉讼判决不离后,在判决书生效满6个月后提起第二次离婚,不满6个月以同样理由同一事实提起离婚的法院不予受理。第二次提起诉讼离婚,法院基本都会判决离婚。如果没有公告送达等事件的发生,整个过程将经一年的时间。
我们在这里必须告诉您,我国关于离婚官司在刚开始会进行一个调解调解的时候双方当事人必须要到场。另外在进行诉讼过程当中,双方也必须到场,这是法律所明确规定的,除此之外还给您介绍了一下离婚的一些官司注意事项。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亲属可以代写遗嘱?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亲属可以代写遗嘱?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亲属可以代写遗嘱,绩效要件如下所述。1、遗嘱人口述遗嘱内容,由见证人代替遗嘱人书写遗嘱。代书......
·起诉离婚后一方不同意离咋办?
现实中,有不少夫妻都是在无法协议离婚的情况下,才会选择通过诉讼方式来离婚。然而此时,一方依法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的,也是会出现对方不同意的情况......
·试用期解除有代通知金吗?
试用期解除有代通知金吗?劳动者在试用期期间被用人单位辞退,是不需要支付代通知金的,对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辞退,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
·新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是什么?
新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是什么新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条件是什么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具备下列五个条件:(1)股东符......
·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该怎么取证
很多时候当事人在交通事故方面产生纠纷的,往往都是因为赔偿而产生的,此时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方式来对纠纷进行处理。那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作为当......
·高空坠物公平责任原则一般是怎么划分责任的?
高空坠物公平责任原则一般是怎么划分责任的?一、《侵权责任法》第87条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
·有关居间买卖合同民事反诉状的介绍
有关居间买卖合同民事反诉状的介绍(一)概述反诉是法律给予民事案件被告的一种权利。民事反诉应当以本诉为基础,一是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诉的原告,反......
·刑事案件退侦的必要性是什么?
一、刑事案件退侦的必要性是什么?刑事案件退侦是非常必要性的,可以进一步维护法律的权威,对诉讼案件进行合法合理的司法判决,避免出现错判或者误......
·对于欠钱不还的没有借据怎么办?
对于欠钱不还的没有借据怎么办?1、欠钱不还没有借条也可以用证人证言和手机信息作为证据,起诉要求还钱。没有借条的,当事人可以搜集转账记录、聊天记......
·按照规定校园贷收法律保护吗?
当前社会,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不自由,但是又有着对于物质的渴望,就衍生了对校园贷的需求。校园贷以其高额的利率,以及不正规的运作方式受到了公安机......
·民事诉讼申请证人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一、民事诉讼申请证人回避的理由有哪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和勘验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