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有哪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以下四种情形:1、协商解除,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2、是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过错的情形;3、预告解除,即劳动者有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形;4、经济性裁员,也就是用人单位存在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等情形。劳动者也可以主动与用人单位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除了协商解除的方式外,还包括预告解除,即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予以解除;即时解除,也就是用人单位存在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优势
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长期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工作。这种合同适用于工作保密性强、技术复杂、工作又需要保持人员稳定的岗位。这种合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有利于维护其经济利益,减少频繁更换关键岗位的关键人员而带来的损失。对于劳动者来说,也有利于实现长期稳定职业,钻研业务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已经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并不代表用人单位已经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无视法律的规定,仍然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对于这种情况,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月工资。”
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补偿
若双方协商一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若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违法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双倍赔偿金。1、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2、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综合上文的内容介绍,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条件可以说包括了四个方面,上文已经给出了介绍,各位可以适当了解一下。如果在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时候有违法解除的情况,则违法解除的一方,自然也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绑架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您都知道,法律是讲究证据的,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不能对任何人进行指控,这在刑事犯罪上,绑架罪表现的尤为突出。那么,在实践中,绑架罪究竟需要哪......
·关于劳动保障法律援助如何申请
关于劳动保障法律援助如何申请一、应履行的义务(1)如实提供能证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实和相关材料及足以证明经济困难,确需减、免收法律服务费用......
·招摇撞骗1500元什么罪?
招摇撞骗1500元什么罪?一、招摇撞骗1500元什么罪?是属于招摇撞骗罪;根据刑法第279条的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应当立案。......
·法院对生产有毒食品罪的裁量标准是怎样的?
法院对生产有毒食品罪的裁量标准是怎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
·根据刑法的规定贩毒如何判刑?
根据刑法的规定贩毒如何判刑?一、根据刑法的规定贩毒如何判刑?根据刑法的规定贩毒会被判处五年一方的有期徒刑,《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
·刑事诉讼法期间年规定有哪些?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一般都是民事案件,对于受害者的伤害损失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是刑事案件就会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对于社会的影响......
·在我国担保法解释二的规定是怎样的?
在我国担保法解释二的规定是怎样的?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您对于民事方面的一些权力都是比较了解的,比较常见的可能就是债权债务的这种关系通常情......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要签署劳动合同确定双方关系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要签署劳动合同确定双方关系。在合同签订之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该对自身的情况对对方如实告知。但是,如果在签署劳动合同时有......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返回现场还属于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返回现场还属于肇事逃逸吗?1、交通肇事逃逸后又返回现场不一定属于肇事逃逸,判断交通肇事逃逸,要从肇事者的主客观两方面入手。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