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关于拒不认罪怎么办?
一、在我国关于拒不认罪怎么办
嫌疑人拒不认罪怎么办,由于犯罪嫌疑人辩解或沉默。根据刑事诉讼法律法规,犯罪嫌疑人有拒绝自证其罪的权利。但是刑事诉讼惩罚犯罪的依据是事实和法律。如果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没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也能定罪。
二、什么是认罪
认罪是罪犯承认犯罪事实,并对其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应受惩罚性产生合乎行刑目的的认识。从认识的内容和程度来看,包括两个层次、三个继起递进的环节。两个层次是承认犯罪事实是认罪的低级层次,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受惩罚的该当性是认罪的高级层次;三个环节即认罪、服判、守法。承认犯罪事实,指罪犯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无保留地如实供述。一般来说,罪犯只要把主要犯罪事实和犯罪的主要情节交待清楚,即可认为系承认犯罪事实;认识到犯罪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和受惩罚的该当性,是指罪犯对其犯罪行为产生与刑事判决基本一致从而合乎行刑目的要求的认识,即认识到并承识其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及其受惩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只有认罪,才可能服判,服判是认罪的必然认识结果;只有认罪服判,才可能进而领悟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神圣性和法律的严肃性,形成遵守法律的必要性的认识和其实践,遵守法律遂又是认罪服判的必然认识结果。三个环节在时间上继起,在认识水平上递进,最终通向刑罚感受能力。
三、认罪认罚是什么
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从宽分为实体上从宽和程序上从简两方面。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层法院所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对于基层法院管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在审理当中,被告人对程序适用提出异议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简化审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是程序上的从宽。我国对于犯罪人员会给予一定的法律知识认罪,减轻他们的刑法或者处分,但是对于拒不认罪的人员,也有一定的法律手段。其实,法律的规定在于约束,更好的约束自己才能更加和谐的生活。有关拒不认罪怎么办这一问题就讲解到此。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解决医患纠纷最常见途径有哪些
解决医患纠纷最常见途径有哪些1、自行与医方协商解决。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六条之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
·民间借款借条怎么写
现在越来越多的借款方式出现了,而不只有向银行借款这么单一的方式了。民间借贷,解决了很多不符合银行借款条件者的需求。当然了,借款怎么样也需要有......
·刑法修正案九罪名确定的相关规定有哪些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之前的指定的法律法规不够用了,需要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得了解刑法修正案九罪名确定的具......
·彩礼要回的条件有哪些,什么情况下需要返还彩礼
男方在给付了女方结婚彩礼之后,也有可能要求对方返还,然而这样的主张要想得到支持,则就必须要满足法律规定的返还彩礼的条件。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讲,......
·职务发明的范围包括哪些?
职务发明的范围包括哪些?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职务发明的范围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1、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下列三种情况:(1)发明人......
·挪用公款玩游戏的认定量刑标准是什么?
一、挪用公款玩游戏的认定量刑标准是什么?认定某一挪用公款行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考察行为人是否属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商标恶意抢注申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商标恶意抢注申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一、商标恶意抢注申诉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商标在注册过程中①提出异议:在他人抢先申请注册公司商标的时候,......
·我国规定男孩几岁可以结婚
虽然我国对男女的结婚年龄作出了要求,但这却也是最低的年龄要求,即只要申请结婚登记的双方同时都达到了这个最低的年龄标准,在满足其他条件的情况下......
·拾得遗失物卖给别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拾得遗失物卖给别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根据国家的规定,在公民拾得遗失物的条件下,需要根据电视或寻物启事的联系方式主动联系失主,并且归还所拾得的遗......
·哪些可以成为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犯罪主体
哪些可以成为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股权转让后土地使用权是否也发生了转让?
股权转让后土地使用权是否也发生了转让?一、股权转让后土地使用权是否也发生了转让?经济学、法律意义上的股权转让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本来界限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