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最高年限的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
一、缓刑最高年限的法律规定是怎么样的?
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缓刑的适用范围
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二、缓刑的考验期限
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
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先期羁押的,不折抵刑期。
司法实践中缓刑的适用
(一)针对轻罪,有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犯罪;
(二)暴力犯罪,比如杀人、重伤、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另外,在涉黑案件中适用缓刑也很谨慎;
(三)累犯,绝对不适用缓刑;
(四)有悔罪表现,包括自首、立功、全部退赃、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交纳罚金等,都可能成为缓刑考虑的情节。
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
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
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
首先我们在这里需要告诉您的时候,缓刑最高年限,它是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的,如果原来是拘役,那么被判处缓刑的话,最高是不能够超过一年,如果原来是有期徒刑,那么被判处缓刑,最高不能超过五年。除此之外,也给您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司法实践当中缓刑适用的具体条件规定。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哪些情况公司可以自愿解散
哪些情况公司可以自愿解散一、哪些情况公司可以自愿解散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愿解散: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
·可以要求离婚赔偿精神损失费吗?
离婚不仅会对财产进行分割,而且还对孩子的抚养权作出处理,而且很多女性在离婚的时候向男方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那么,我们在下文为您简要分析一下可......
·什么是强制执行提出合同撤销权?
什么是强制执行提出合同撤销权?一、强制执行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根据发生法律效力文书明确具体的执行内容,强制民事义务人完......
·妨碍公务不批捕到法院还交罚金吗?
一、妨碍公务不批捕到法院还交罚金吗在检察机关不批捕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到法院交罚金了,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民警等国......
·夫妻一方死亡房产继承有时间限制吗?
夫妻一方死亡房产继承有时间限制吗?夫妻一方死亡房产继承没有时间限制,配偶去世夫妻的房产的继承首先确定应当是属于去世的一方所拥有的财产范围,然后......
·关于办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条件是什么?
关于办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条件是什么?一、关于办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的条件是什么?(一)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
·代位继承与遗嘱的规定是什么?
代位继承与遗嘱的规定是什么?代位继承与遗嘱的规定是代位继承是不能够适用于当事人所立的遗嘱当中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继承法当中明确的规定,只有在法定......
·检察院抗诉期限的有哪些内容
检察院抗诉期限的有哪些内容检察院抗诉,通俗点讲,就是检察院对于法院的判决结果不满意,提出抗诉的过程。检察院抗诉是分为两种情况的,但是不论是......
·购房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解除合同?
买家逾期付款的情况下可以解除购房合同吗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之后,任一方不得随便终止或解除合同。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房价的上涨速度很快,房主要求终......
·2023年国家法定假日加班工资是多少?
国家法定假日加班工资是多少?不管是哪一年,凡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的,工资按不低于劳动者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标准支付加班费。《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