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结果不同的该怎么处罚
一、故意杀人结果不同的该怎么处罚
区分故意杀人既遂和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关键是要查明行为人故意的主观状态。如果行为人明知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即使没有造成死亡结果,应定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伤害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即使由于伤势过重,出乎其意外地导致死亡的应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内容为剥夺他人生命即杀人,杀人行为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既遂;没有发生死亡结果的,成立故意杀人未遂、中止或者预备。
二、故意杀人的故意如何认定?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
(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
(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
(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故意杀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常见的如报复、图财、奸情、拒捕、义愤、气愤、失恋、流氓动机等。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对于故意杀人的行为,最后可能会被认定为故意杀人中止、故意杀人未遂等等,而此时就不能按照故意杀人既遂的规定进行处罚了,需要从轻或减轻进行处罚。上述就是对故意杀人结果不同怎么处罚的讲解,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父亲房子过户给子女要多少钱
父母将房产过户给子女,主要有三种方式:“继承”、“赠与”和“买卖”,3种过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的费用也不尽相同。如果父母还在世,只能采......
·在我国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有哪些?
抗辩权本身就是为了对抗那些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而且抗辩权是建立在本身承认了对方的某些权利的基础之上,其实有很多人都特别的难以理解我国《民......
·个人的社会医保怎么交?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国家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保障问题越来越重视。现阶段,全国已经普及了家家户户购买社会医疗保险的意识。对于......
·启动公司并购重组的程序是怎样的
启动公司并购重组的程序是怎样的?一、公司启动并购重组的程序是怎样的?1、被兼并企业进行清产核资,清理债权债务,搞好产权界定;2、兼并双方共......
·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待改进的问题有哪些
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待改进的问题有哪些一、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劳务作业分包又称劳务分包,严格意义上的劳务分包仅指纯劳务分包的模式(即包工不......
·一.可以要求无企业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吗?
一.可以要求无企业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吗?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应约定明确的期限。在实践中,确实有一些职工在工作中表现消极,经常违反......
·网络诈骗刑事拘留多长时间?
网络诈骗刑事拘留多长时间?很多人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诈骗的行为,如果自己还是比较清醒的状态下是比较容易识破犯罪分子的伎俩,但是如果对于金钱的诱惑......
·工人在工地突发脑溢血算不算工伤
工人在工地突发脑溢血算不算工伤一、工人在工地突发脑溢血算不算工伤?在工地突发脑溢血不一定算工伤,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应当认定......
·一、买卖不破租赁怎么防止提前解约?
一、买卖不破租赁怎么防止提前解约?防止提前解约的凭证只能是房屋租赁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
·签合同的过程中承诺后合同即生效吗
签合同的过程中承诺后合同即生效吗?承诺生效不代表合同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合同成立后,能否产生法律效力,能否产生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