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动产,不动产的特征有哪些
一、什么是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实物形态的土地和附着于土地上的改良物,包括附着于地面或位于地上和地下的附属物。不动产不一定是实物形态的,如探矿权和采矿权。如建筑物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五条?【物权客体】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依照其规定。
二、不动产的特征有哪些
(1)自然特性:不动产作为自然物的特性有:
1、不可移动性:又称位置固定性,即地理位置固定。
2、个别性:也称独特性、异质性、独一无二,包括位置差异、利用程度差异、权利差异。
3、耐久性:又称寿命长久,土地不因使用或放置而损耗、毁灭,且增值。我国土地有使用年限。
4、数量有限性:又称供给有限,土地总量固定有限 ,经济供给有弹性。
(2)社会经济特性:体现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不动产景气循环 经济关系的特性。
1、价值量大:与一般物品相比,不动产不仅单价高,而且总价大。
2、用途多样性:也称用途的竞争、转化及并存的可能性,主要指空地所具有的特性。从经济角度土地利用的优先顺序:商业、办公、居住、工业、耕地、牧场、放牧地、森林、不毛荒地。
3、涉及广泛性:又称相互影响,不动产涉及社会多方面,容易对外界产生影响。在经济学中称为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负的外部性。
4、权益受限性:由涉及广泛性引起。政府主要通过设置管制权、征收权、征税权和充公权四种特权进行管理。
5、难以变现性:也称为变现力弱、流动性差,主要由价值高、不可移动、易受限制性等造成。影响变现的因素主要有不动产的通用性、独立使用性、价值量、可分割性、开发程度、区位市场状况等。
6、保值增值性:增值指不动产由于面积不能增加、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口增加等,其价值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保值是指不动产能抵御通货膨胀。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的内容,您已经能很清楚的区分出什么是不动产。不动产一般是摸得到,看的着,不可移动的。所以,如果,公司让你登记不动产,一定要根据上文中的不动产的特点进行准确的登记,准确的区分不动产和可动资产,希望上面的内容能帮助到您了解。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内容。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一、劳动合同自动续约的条件是什么?
一、劳动合同自动续约的条件是什么劳动合同的续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后,当事人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继续签订与原劳动合同内容相同或者不同的劳动合同......
·第三者责任险赔偿范围及标准是怎样的
第三者责任险赔偿范围及标准是怎样的我国规定了机动车必须要购买的保险是交强险,但一般情况下,车主还会自行购买一个险种,即第三者责任险。在车辆......
·建设土地使用证有效期最长是多久?
建设土地使用证有效期最长是多久?这和土地的性质(用途)有关(例如:是集体土地、无偿划拨还是有偿征用),不同性质土地的使用年限是不一样的。仅以商品房......
·冒名顶替骗取国家钱财的冒名顶替罪判刑多久?
在日常生活中,看似跟犯罪没有关系的事情很有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只不过还没有达到量刑的标准。就拿冒名顶替这件事来说吧,有冒名考试的,有冒名参加......
·检察院第二次补充侦查需要多久才能上诉法院
一、检察院第二次补充侦查需要多久才能上诉法院检察院第二次补充侦查需要一个月才能上诉法院。正常审查起诉的期限是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
·诸暨工伤伤残鉴定的标准
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风险,但我们要知道,若在工作中受伤则属于工伤,是可以依法索求工伤赔偿的,但是在这之前需要做好工伤伤残鉴定,每个地方......
·划拨土地使用证过户可以吗?
划拨土地使用证过户可以吗?一、划拨土地使用证过户可以吗?划拨土地使用证可以过户,但是需要通过当地人民政府的审批,另外就是在转让之前需要交......
·转让债权的限制有哪些 债权转让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市场交易中,当债权人资金不是很充足时,为了达成新的交易,就可能会将自己的债权抵押、转让给对方。那在法律上,转让债权的限制有哪些呢?而除了限制......
·医疗事故鉴定后可以做司法鉴定吗
医疗事故鉴定后可以做司法鉴定吗?一、医疗事故鉴定后可做司法鉴定的内容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试行)》规定,申请司法鉴定应遵循以下程序:二、委......
·个人出了车祸要误工费吗
个人出了车祸要误工费吗交强险赔偿后,不足部分,按责任赔偿。赔偿参考如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