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现在人人都把微信作为平时沟通的主要工具,但是并不是所有
一、微信被骗可以报案吗?
微信被骗了可以报警,但是警方会根据金额多少决定是否立案。诈骗罪为数额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 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000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 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涉嫌诈骗罪,各地的立案标准不一样;
2、低于刑事立案金额的,属于治安案件,也可以报警。
二、通过微信被骗后那些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悲伤沮丧而不愿向公安机关报案,因而错过了侦破案的最佳时机;
2、 担心案情传出去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名声而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不去报案;
3、 害怕网络诈骗分子会伤害自己及家人,不敢报案;
4、 因为行骗者是自己的亲朋、邻居,愿意与其“私了”或置身度外;
5、 怀着人骗我,我也骗人的报复心理,自己接着去骗别人;
6、采取极端的方式对熟悉的行骗人进行报复。 以上的六种方式,不仅使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挽回,还会使网络诈骗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严重的还会使受害人因为报复心理而触犯法律。
三、如何防范微信被骗?
1、消费者最好去正规的购物网站购物,或者到实体店采购。
2、手机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否则吃大亏必不可免!
3、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交友需谨慎,少做白日梦。”
4、对微信点赞的信息还是先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咨询答复录下来,防止商家到最后“赖账”;也可以直接实地去看一下。
5、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多方求证真伪,尤其不要随意进行网上交易。
6、遇到微信被盗号的情况,您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对方,听对方声音就可以避免受骗。
我们讲到这里,您应该知道了微信被骗可以报案吗。如果被骗金额较大的,当然是要立即报案,并尽量保留足够的证据。目前我国对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3000元,只要报案的金额大于这个,公安机关就要立案侦查。如果金额过小,那么则没必要报案,可以通过更好账户密码等方式加强微信安全性,防止今后受骗。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个人买房协议书范本是什么样的
虽然说房子的价格越来越高,但是还是有购房的人群,人群的数量还真不少,并且人数非常的可观。眼见房地产市场的疯涨,房价不断飙升,不少正观望的购房......
·一、交通事故保险赔偿款应该打给谁?
一、交通事故保险赔偿款应该打给谁?交通事故调解成功,保险公司赔偿的钱可以打在受害人的账户上也可以打到法院的账户上,由法院转交,还可以由被保险人......
·汽车事故对方只有交强险不够赔偿怎么办
我们每一个开车上路的人都是有遇到交通事故的这种风险的,在交通事故当中更容易引发其他接二连三的新的社会矛盾,所以国家强制性的要求司机必须购买了......
·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能改吗?
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能改吗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可以修改的,公司对注册资金可以进行增资或者减资,但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程序。二、公司注册资金增资......
·最新过失致人重伤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
最新过失致人重伤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怎么样的?最新过失致人重伤罪既遂处罚标准,是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
·公司债与企业债的区别是什么?
公司债与企业债的区别是什么?公司债与企业债的区别是:发行主体不同;流动场所和定价不同;发债资金用途不同;信用基础不同等方面。公司债的信用基础不及......
·法律规定哪些情形专利权终止
一、有哪些?
法律规定哪些情形专利权终止一、有哪些情形专利权终止1、专利权期满终止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期限为十年,......
·当婚姻无效孩子怎么处理
近年来,经常会出现早婚等的现象,即没有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就举行了婚礼的情况,您应该都知道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是不能拿到结婚证的。因此便牵扯出......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
1、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没有买车辆划痕险怎么报保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购买保险是一种通常的做法,尤其是车辆方面的保险,因为确实在车辆方面很容易造成车身的划痕。很多人想了解一下,没有买车辆划......
·一、与劳务公司签定劳动合同如何解除?
一、与劳务公司签定劳动合同如何解除?1、“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根据《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