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户盗窃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处三年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上十年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外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此,入户盗窃未遂是构成盗窃罪的,只是犯罪分子未遂的情况下会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盗窃罪是如何认定的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为本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本罪的对象。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所谓窃取,是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单位)占有。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对主体的修改是对本罪修改的重要内容。依原刑法,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少年犯惯窃罪、重大盗窃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法取消了此规定。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认定盗窃罪应该注意什么
对某些具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因受灾生活困难偶尔偷窃财物的、或者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分赃甚微的,可不作盗窃罪处理,必要时,可由主管机关予以适当处罚。把偷窃自己家属或近亲属财物的行为与社会上的盗窃犯罪行为加以区别。对此类案件,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在处理时也应同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
由上可知,只要潜入他人家中盗窃,即使没有盗窃到财物也是构成了盗窃罪的,只不过盗窃未遂的情况下犯罪分子会比较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电咨询网站的专业律师获得解答。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合同解除一般违约金是需要付吗?
合同解除一般违约金是需要付吗?如果是一方解除合同违约的话,则需要支付违约金;如果是双方协商解除合同,则根据协商的内容决定。二、客户单方面终止合......
·找律师打离婚官司注意什么?
夫妻双方闹离婚的时候,如果不能好好的解决问题,就离婚协议达成统一意见,一方可以采取诉讼离婚这个手段。既然是打官司,就会涉及到共同财产分割、子......
·二手房交易流程是怎样的
二手房交易流程是怎样的(一)买卖双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买方了解房屋整体现状及产权状况,要求卖方提供合法的证件,包括房屋所有权证书、身份证件及......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未出可调解吗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车辆增加,交通事故频发。在我们遇到交通事故的时候,应该怎样处理解决呢。很多人问我们,而双方......
·一、建设工程保修期规定是什么?
一、建设工程保修期规定是什么建设工程保修期规定有以下几点:国务院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规定:施工单位对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
·私募基金风险评级办法是怎样的
私募基金风险评级办法是怎样的?一、私募基金是否需要风险评级?募集机构应当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建立科学有效的私募基......
·劳动关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在发生劳动纠纷后,劳动者的权益能得到保障写前提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是有些单位由于在劳动者入职时,没有雨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等,导......
·减刑的概念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提到减刑可能您都不会感到陌生,要是罪犯在服刑期间能够被减刑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毕竟实际服刑的期限就会少一些。那在法律角度看,这个减刑......
·票据抗辩权的行使有什么限制
票据抗辩权的行使有什么限制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上网银行的普及,现代人在生活中使用手机支付十分的方便快捷,但是这并不威胁传统支付方式,......
·非法狩猎案附带民事诉讼是如何规定的?
非法狩猎案附带民事诉讼是如何规定的? 一、非法狩猎 1、非法狩猎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根据有关法规及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