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的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
一、债权的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
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重新计算。”根据这些规定,对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其诉讼时效应按以下几种情况分别计算:第一,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按照《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第二,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第三,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二、如何避免债权超过诉讼时效
1、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向对方发出书面催款通知单,该催款通知单一定通过快递方式进行,在填写快递单时一定注明催款通知,并保留催款通知的复印件(因原件已寄出)及快递公司的送达回执。2、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同对方对帐,双方签订书面的带有还款期限的对帐单。3、公证送达。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同公证人员一起到对方单位送达催款通知,不论对方是否签收,均可达到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目的。4、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起诉。法律对诉讼时效是规定意味着在债权债务关系发生后,债权人要及时向债务人追讨债务,否则,一旦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将很难追回欠款。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如果债务人依然没有还款的意向,那么债权人就要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支付令,来保障债权的实现了。要是你对债权的诉讼时效一般是多久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遇到相关问题,欢迎联系德本律师,手机:025-86309110
@德本律师简介:德本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7年,是经江苏省司法厅批准成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所内专职律师实行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共享,人员配置优化,法律门类齐全,能...More>>
·银行存款继承公证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银行存款继承公证收费标准是怎样的?一、银行存款继承公证收费标准是怎样的?银行存款继承公证收费标准是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具体如下所述:1、......
·监视居住期满后会怎样?
监视居住期满后会怎样监视居住决定由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由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也可以协助执行。犯罪嫌疑人在被执行监视居住......
·女方诉讼离婚有财产吗?
女方诉讼离婚有财产吗女方提出起诉也是可以分割财产的。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无论哪方提出离婚,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均属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
·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有什么不同
聚众斗殴罪中的伤害行为,虽然与故意伤害行为一样,都侵犯了他人身体健康,但它们又有实质性的区别。那么,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
·家庭暴力的直接证据怎么搜集
家庭暴力的直接证据怎么搜集1、在丈夫实施家庭暴力时,应及时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联组织、庇护所及所在单位、组织进行制止、劝阻、调解,相应......
·2023大学生入职的手续是怎么样?
到了五六月份,就是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也是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高峰期。很多毕业生都通过参加招聘会找到工作的,经过面试,被用人单位录取后,单位会在......
·如何对假冒商标罪进行处罚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是一种侵权行为,此时侵权人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那么从《刑法》上来看,这种侵权行为构成犯罪吗?如果达到一定的追诉标准是会构成......
·新民法总则第133条规定的是什么?
新民法总则第133条规定的是什么实际上我国公民自出生开始就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但是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关于民事行为能力......
·注册资本不实缴影响什么?
一、注册资本不实缴影响什么?如果公司一直不足额认缴注册资本,在公司遇到对外债务违约时,公司债务有可能演变为公司股东的连带偿还责任。1、注......
·新婚姻法的抚养权是怎么规定的?
离婚是夫妻双方结束婚姻期间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感情确已破裂的最终法律手段,不仅是法律关系的变化,还会对生活中的各方面产生影响,比如财产的分割......
·合同解除法律法规有哪些
合同解除法律法规有哪些合同解除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